你的位置:云开体育网页首选a99典tv > 新闻动态 > 正式官宣!歼

新闻动态

正式官宣!歼

2025-10-11 22:22    点击次数:108

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终于来了!经过军迷朋友们的翘首期盼,今天下午,中国军号、人民海军和央视新闻三大权威媒体同时发布重磅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歼-15T舰载战斗机、歼-35隐身舰载机和空警-600舰载预警机,已经成功在福建舰上完成了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训练。这一重大突破标志着福建舰正式具备了电磁弹射和回收舰载机的实战能力。

这是中国航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对推动海军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更令人自豪的是,中国海军在这一领域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目前,福建舰正在南海海域紧锣密鼓地进行科研试验和实战化演练。据可靠消息,这艘国产航母预计将于下个月在三亚某军港正式入列服役。此次官方公布的视频和照片,实际上记录了从去年9月第四次海试到今年5月第八次海试期间的重要训练画面。

展开剩余78%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福建舰在短短数月内就完成了三型舰载机的起降训练任务,这在全球航母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壮举。要知道,福建舰不仅是我国首艘采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其搭载的歼-35和空警-600也都是全新研制的舰载机型。与传统的滑跃起飞方式相比,电磁弹射系统在操作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地面训练又无法完全模拟复杂的海上环境。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这些高难度训练,既展现了海军官兵和科研人员的卓越能力,也充分证明了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和各型舰载机的成熟可靠。

放眼全球海军力量,目前仅有美国和法国拥有弹射型航母。美国海军现役的11艘航母中,10艘尼米兹级采用C-13蒸汽弹射系统,1艘福特级采用EMALS电磁弹射系统;法国的戴高乐号航母则使用从进口的C-13蒸汽弹射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航母全部采用核动力推进,除了提供航行动力外,还要满足弹射系统巨大的能源需求。

曾几何时,有美国专家断言:没有核动力提供的澎湃动力,根本无法实现舰载机的弹射起飞。然而,在马伟明院士团队和湘电动力等军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成功攻克了综合电力系统和电磁弹射技术难关。如今不仅福建舰配备了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就连正在建造的076型两栖攻击舰也将这一系统列为标准配置,这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显著提升了舰艇的作战灵活性。

传统蒸汽弹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压蒸汽推动活塞运动来提供起飞动力。这种固定容量的气缸设计存在明显缺陷:推力调节范围有限,且加速曲线固定。这就导致航母对舰载机的要求极为苛刻——不同机型的起飞重量必须相近,否则要么推力不足,要么过载过大。此外,牵引装置也必须异常坚固,否则容易在弹射过程中发生断裂。

相比之下,电磁弹射系统通过高压电流产生电磁力来推动舰载机。这种创新设计具有诸多优势:推力可以在任意区间无级调节,加速过程更加线性平稳。因此,电磁弹射系统对舰载机的重量和类型几乎没有限制,可以灵活适应不同机型的起降需求。正是得益于这一技术优势,福建舰才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三型舰载机的起降训练。

回顾历史,美国海军福特号航母在2005年开工建造时,曾被视为开启电磁弹射新时代的里程碑。然而这艘航母在2017年服役后却遭遇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电磁弹射系统故障频发、武器升降机运转不畅、推进系统可靠性不足等问题层出不穷。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一度考虑拆除电磁弹射器,重新换装传统蒸汽弹射系统。

直到2021年,福特号才勉强通过作战能力认证测试,获得初步作战能力。但令人意外的是,时至2025年,这艘号称全球最强的航母甲板上依然看不到F-35C隐身战机的身影。

这一窘境的根源在于冷战后美国军工体系的效率低下和协调不足。福特级航母在设计阶段时,F-35项目也正处于研发阶段,这与我国当前的情况颇为相似。但不同的是,美国航母建造商亨廷顿英格尔斯造船厂、战机研发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以及电磁弹射器制造商通用原子公司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结果导致2019年服役的F-35C与2017年服役的福特号存在兼容性问题,福特号不得不返厂进行大规模改造才能搭载F-35C战机。

更令人唏嘘的是,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早在2011年就开始建造,比福建舰早了整整6年。但直到2020年,美国海军才意识到兼容性问题,通过修改合同要求该舰在服役时就支持F-35C。如今这艘航母的交付时间已从今年推迟到2027年,至今尚未开始试航。

在这场看似龟兔赛跑的航母竞赛中,中国福建舰已经悄然领先。它不仅率先实现了五代机的电磁弹射,更用实际行动印证了马伟明院士领先就领先美国的豪言壮语。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领先优势在未来还会越来越多!

发布于:天津市